一、人員動態管控
1.1 定位與權限管理
采用北斗定位安全帽,劃定施工區域電子圍欄,越界時終端發出聲光報警并同步至管理后臺。系統按工種自動分配權限,電工可進入配電區而普工觸發禁區預警,日均處理越界事件約 15 起。
1.2 考勤與狀態監測
人臉識別閘機與定位數據雙重核驗出勤,生成各班組在崗人數熱力圖。內置心率傳感器的智能工裝,可預警中暑、疲勞等異常狀態,近 3 個月成功干預 8 起突發健康事件。
二、設備全周期追蹤
2.1 運行狀態監控
塔吊、升降機等設備安裝物聯網傳感器,實時采集運行參數。當塔吊力矩接近限值時,系統自動減速并推送操作提示,故障預警準確率達 92%,較傳統巡檢提前發現隱患 46 起。
2.2 調度與維保管理
電子標簽記錄設備進場時間、維修歷史,結合施工進度生成最優調度方案。維保到期前 7 天自動提醒,近半年設備故障率下降 37%,單機有效作業時間提升 22%。
三、材料精準管控
3.1 進場驗收與定位
建材運輸車輛抵達時,系統掃描隨車二維碼核驗規格、批次,無人機航拍材料堆放區生成三維庫存圖。鋼筋、水泥等主材植入 NFC 芯片,移動終端貼近即可顯示進場檢驗報告。
3.2 消耗與追溯管理
按施工段設置材料領用權限,木工班組超額領用模板時需項目經理審批。系統自動關聯材料用量與對應工序,發現某區域混凝土損耗超定額 15% 時,觸發異常核查流程,近月挽回損失約 8 萬元。
三大維度數據匯聚形成施工現場數字孿生體,管理人員通過大屏可實時掌握人、機、料動態匹配度,資源利用率提升約 28%,為精準決策提供數據支撐。
添加微信 獲取更多干貨